投资者教育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金融安全知识百问(一)
来源:鑫鼎盛期货 时间:2022-04-15 浏览:1872次
问:为什么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金融风险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外溢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助于保障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加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是金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问:人民银行如何监测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
答: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探索从多个层面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与可能传导渠道,以及如何运用指标表征相关风险。定期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全面评估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状况,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宏观上,关注宏观杠杆率和偿债能力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建立健全相关监测指标体系。中观上,关注金融业自身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积累,持续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行稳健性评估,综合运用金融市场压力指数监测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等市场风险。微观上,关注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稳步推进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银行业压力测试、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等工作,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开展保险公司稳健性现场评估,持续进行大型有问题企业风险监测。
问:如何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防范风险?
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用于防范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具有“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基本属性,这是其有别于主要针对个体机构稳健、合规运行的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特征。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往往具有“时变”特征,即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动态调整,以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例如,在信贷增速过快、系统性风险累积时,提高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以增加银行贷款成本、抑制信贷投放冲动并为潜在损失建立缓冲;在风险暴露时下调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以吸收损失,提高银行信贷支持能力。
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是什么?
答: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2018年11月,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2021年10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一是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和杠杆率要求,推动其提高损失吸收能力,降低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二是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并更新恢复处置计划,预先筹划重大风险情形下的应急预案,明确股东和债权人的风险化解与损失承担责任,提高风险可处置性。三是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强化事前风险预警,与微观审慎监管加强统筹、形成合力。
问:我国如何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答:金融控股公司规模大、业务多元化、关联度较高、风险外溢性强,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发布,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建立。一是实施市场准入管理。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两类或两类以上的金融机构、所控股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资产规模具备规定情形的,应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纳入监管范畴。二是坚持总体分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与管理,自身不直接从事商业性金融活动,由控股的金融机构来开展具体金融业务,分业经营,相互独立,建立风险防火墙。三是围绕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落实重点监管内容。主要包括隔离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规范股东资质和股权管理,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的资本监管、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统一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风险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