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过度收储造成的市场扭曲
来源:鑫鼎盛期货莆田营业部转自期货日报 时间:2014-04-30 浏览:2955次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粮源从销区向产区“倒流”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河北、山东等地玉米价格的异常波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因是政府主导下的东北三省、一区(内蒙古)的过度收储。
过度收储主要表现为,受委托收储的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仅把农民售不完的粮油全部收储入库,还把大量正常流通中的粮油也收储入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收储量大于当地年产量的现象。
实际上,“倒流”现象在小麦、白糖、棉花、大豆、油脂等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也普遍存在。在近几年的国内粮油市场上,“稻强米弱”、“麦强面弱”、“豆强油弱”、“棉强纱弱”等价格异常现象成了“家常便饭”。过度收储阻碍了许多粮油商品的市场信息传导,并造成部分粮油商品库存高企、市场流通货源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机制的严重扭曲,使得国外同类粮油商品获得显著的价格优势,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去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棉花、大米、植物油脂等进口量也大幅增长。而与此同时,我国棉花、稻谷、玉米、植物油脂的收储库存达到了历史峰值,其中棉花库存已相当于国内一年多的产量。这不仅使政府承担了巨额的仓储、利息等成本,也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使市场无法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政府主导的农产品收储是为了稳定市场价格,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最终达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的。但是收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尺度把握十分重要,如果收储过度,就会导致“政策市”,影响到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这须引起市场和政府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