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如何不当“煤老大”?资源型经济转型探路
来源:鑫鼎盛期货 时间:2017-11-13 浏览:3495次
2017年11月13日06: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山西省正在初尝经济转型的成果。经过2014年一季度以来的14个季度后,山西省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国水平。这其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快于煤炭产业2.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又快于工业增速0.8个百分点。
11月初的太原西山,裹挟在一片薄雾之中。这里是太原市西郊的煤电基地,坐落在这里的白家庄矿业公司,办公楼异常安静,门口保安告诉记者,因为进山处修路,公司放假
开采了82年的白家庄煤矿在2016年9月关井停产,化解了10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
离办公楼几百米远的二号井院内,周平汉(化名)正忙着擦车,今年1月,这里竖起了几座电动车充电桩,“办公楼里是一个洗涤服务站,给周边酒店洗床单、被罩”。再往上走,南坑矿井院内建起了一座面粉厂,“这些都是白家庄矿工的‘双创’项目”,白家庄煤矿转岗职工周平汉说。
矿井门口的白家庄路冷冷清清,沿街的低矮平房几乎已无人居住,一栋二层小楼上,悬挂着“西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白家庄村整村拆迁项目启动仪式”的红布条幅,这意味着2010年就已批复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终于要启动了。
今年6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到山西考察,习近平在考察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
在9月18日举行的转型发展大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要义无反顾地不当“煤老大”,彻底丢掉“煤老大”的惯性思维,坚定担当起“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把试验区建成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山西全省2.2万人通过电视电话系统参加了这场会议,会议开始部署实施国务院不久前下发的一份文件——《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这是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一个省的经济转型发展给予全面指导和支持。
11月8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已有百余年煤炭工业史的山西,正在如何转身?
老矿井内的“双创”基地
201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是沿着这条白家庄路,来到不远处的官地矿下井考察。官地矿曾创下亚洲单井口出煤量第一的纪录,年产能400多万吨,而几里路远的白家庄矿年产能只有100万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之路,始于煤炭去产能。在此之前,山西经历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经济断崖式下滑”,2014年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2015年倒数第二。煤炭作为山西省财富之源,成了彼时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6年底,白家庄矿的两口矿井全部按标准关闭到位。山西省去年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全省规上原煤同比减产1.37亿吨,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山西省去产能的任务是1740万吨,到了10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又增加退出煤炭产能525万吨。
在去产能的第二个年头,新的煤炭行情出现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6年度)显示,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达到160点,与年初相比增长了38.1%。
这为转型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期,在做足了“减法”后,山西开始谋求“加法”。11月8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发布《行动计划》,这份2.6万多字的文件仍然是以煤炭开头。
《行动计划》提出,引导退出过剩产能、发展优质产能,推进煤炭产能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还提出,研究制定去产能闲置厂房的利用政策,将闲置厂房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企地合作。
白家庄煤矿就是这么做的。安置转岗分流职工是去产能之后的头等大事。李克强总理今年9月考察山西时说,“落后产能中的员工,在原来的企业中可能会是‘包袱’,腾挪到新的企业就可能变成人才”。公开资料显示,白家庄矿在册职工3080人,企业内部需分流2347人。
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了“双创”。最早的项目就是周平汉擦车的地方——二号井院内的充电桩,太原市的出租车都已更换为电动车,他们还给等待充电的出租车司机提供了休息室、洗车、淋浴和免费WIFI。
在这之后,白家庄煤矿职工又建起了蘑菇大棚、养鸡场、墩布加工厂、防尘口罩厂、榨油厂,全部利用公司的闲置厂房。南坑矿井院内的面粉厂虽然每天的产量只有500斤,“但是无污染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对外透明”,周平汉说。
“矿井关闭后,我们没有了阵地,但公司不能注销,毕竟还有这么多的国有资产在。”白家庄矿业公司宣传部李部长告诉记者。
周平汉之前从事的是地面工种,主力工种组织了三个工作队,作为劳务输出到了周边的三个煤矿。而周平汉等多数人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负责厂区和生活区的卫生清洁、水暖维修等工作。
迎接他们的还有一些未知数,他们的身份仍是白家庄煤矿职工,但山西省决定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三供一业”移交、企业办市政办社区职能分离和企业办消防教育医疗等机构分类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
废旧矿井变成矿山公园
已经关闭一年的白家庄煤矿二号井,正在研究重新启封。启封不是为了挖煤,而是将矿井改造为矿工培训基地和旅游观光场所。
实际上,白家庄煤矿去年关停时,就已保留了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和培训基地所需的井筒、巷道及部分设施。在未来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里,有望开发井下参观体验的旅游项目。
“职工‘双创’是一种探索,争取在短期内让职工增收,而肩负整个公司转型的战略性工程,其实是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及配套的棚户区拆迁改革,以及杨庄接续矿建设,”白家庄矿内部人士说,“这两年因为煤炭去产能,接续矿项目很少被提起了”。
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唯一地处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矿山公园。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包括4座老矿井、历史建筑物西北煤矿第一厂办公旧址、西山矿务局首座办公楼等,还保留着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碉堡、火药库、万人坑等旧址。
这个项目在2010年5月就获得了国土部批准,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白家庄煤矿办公楼内的展板显示,公园规划两年内建成。
山西省将文化旅游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催熟了这个延宕已久的项目。文化旅游是“煤老大”长期被低估的产业,山西境内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上,就介绍了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331个旅游景点。
今年1-6月,山西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381.18亿元,同比增加24.4%,这一数字占到山西省上半年GDP的36%。今年的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山西全省接待游客近9700万人次。
山西省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上动作频频。今年6月6日,规模达100亿元的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签约,出资机构包括山西省国有企业、省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
8月3日,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山西省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旗舰企业。
“他们的压力其实很大,因为山西省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国有、民营等各种主体都有,分属省、市、县不同层级,山西文旅集团刚刚成立,挑战不少。”山西省国资委人士告诉记者。
11月8日公布的《行动计划》指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
文化旅游其实是一片“红海”,山西的邻省河北、河南都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苟自钧认为,山西在开发太行旅游片区时,不管是申请品牌,还是开发市场,都应当和河北省、河南省进行密切的项目协作。
非煤产业尝甜头
《行动计划》提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4个基地和示范区,其中两个与能源相关,其余的两个除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已经入冬,位于吕梁市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却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这家企业此前因为联盛集团担保链问题而资金链断裂,已停产2年多。
“在同债权人协商后,我们处理了一批抵押品换来了启动资金,开始生产石墨电极。”山西宏特公司一名负责人说。
石墨电极用于电炉冶炼特种钢,去年以来,随着出清“地条钢”政策的强力落实,助推了中频炉向高炉升级,据报道,石墨电极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上半年涨幅高达256%。
“但这仍然属于传统行业,我们希望在新材料领域发力。”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拥有国内唯一的煤化工生产活性碳纤维的装置,最近又在部署锂电池实验室,研发充电电池材料。
按照《行动计划》,山西省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和先进产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山西也在部署一些“零基础”产业,比如大数据产业。
“山西尚无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条,没有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数据产业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方式也不明晰。”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协会理事长王艳云说。
但山西也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后发优势。“比如山西省拥有充足的煤电资源,能够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能耗保障需要,实现煤-电-数据链条的转换和延伸。”王艳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山西的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其实并不薄弱。截至2016年底,山西全省服务器总规模达20余万台,百度董事长、山西人李彦宏今年7月受聘为山西大学大数据学院名誉院长,目前百度(阳泉)创新中心、吕梁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已相继建设运营。
王艳云认为,山西省应建成特色明显、区域影响力突出的大数据应用和产业拓展聚集地,以此成为山西省提升信息产业实力和比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山西省正在初尝经济转型的成果。经过2014年一季度以来的14个季度后,山西省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国水平。这其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快于煤炭产业2.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又快于工业增速0.8个百分点。
产业基金撬动结构调整
“因为矿井关闭,没有了主营业务,2016年白家庄矿出现了大幅亏损,还需要上级集团给予补贴。”白家庄煤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煤炭行情去年至今出现回暖,这让长期亏损的煤炭企业终于迎来了利润。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发布的2017年度中期财务信息显示,7个集团的利润总额终于全部转正,共录得19.12亿元。
对于这些体量均在800亿元以上,其中6家资产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的煤炭巨无霸来说,这些利润略显微薄,其中最少的5100万元,最多的也仅1.93亿元。
“与在这波行情里赚得盆满钵满的民营煤企相比,这充分说明山西省国有煤企的大而不强。”煤炭研究网总经理马俊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与增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时出现的,是七大煤炭集团的负债总额继续攀升。与2016年度中期相比,七大集团负债增长1.57%-20.33%不等,总额已达13184.73亿元。七大集团平均负债率达到82.88%。
如此高杠杆下,尽管山西确定了转型的门径,但打开第一扇门的钥匙在哪?
“山西省有很多家煤炭企业,每一家的产业链条大致相同,造成了资源浪费、竞争力不强。因此,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整合,比如有的专门采煤,有的专门做煤化工,有的专门做矿山设备,这样会大大减少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上海创丰昕汇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创丰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彭震说。
“在间接融资为主的传统金融手段下,意味着需要先借一笔钱去整合别的企业,但这条路走不通了,因为企业的负债率已经太高,很难借到钱。”彭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时候就需要有能从风险中看到机会的产业基金进入,以股权投资形式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帮助传统企业整合。”他说。
挂牌不久的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成为其中关键,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经将26家省属国企股份划转至该公司。
“这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全局性、战略性、唯一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省级国有资本全部划入一个国企改革平台公司,这个力度在全国是无二的。”山西国投运营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人士介绍,“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涉及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优质资产很多,需要市场化的力量进行甄别,挖掘出值得进一步培育的好公司。”
彭震告诉记者,创丰资本已与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旗下子公司一起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是山西省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管理公司,创丰资本也成为了山西省平台引进的第一个民营市场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山西省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募集和投资,预计基金规模未来能达到1500亿,首期43亿元资金10月份已经到位。
“振兴主业,剥离辅业,根据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基金投资方向首先包括文化教育、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次是剥离山西省国有企业的辅业,比如装备制造、物流、医院、学校、酒店等,进行整合后设立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进而提升竞争力”,彭震介绍,创丰资本为山西国企改革管理的基金规模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达到300亿。
各种产业基金正在破土而出。9月12日,一项总规模可达1050亿元人民币的山西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山西太行产业基金启动,被称为山西第一基金。11月8日,阳煤集团和梧桐树资本签约成立阳煤产业基金,这也是一只百亿规模的国企混改基金。
山西省政府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达到300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山西的经济转型必须借助金融改革的红利,这个红利就是资本以股的形式,而不是债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彭震说。
<< 返回
导读:山西省正在初尝经济转型的成果。经过2014年一季度以来的14个季度后,山西省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国水平。这其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快于煤炭产业2.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又快于工业增速0.8个百分点。
11月初的太原西山,裹挟在一片薄雾之中。这里是太原市西郊的煤电基地,坐落在这里的白家庄矿业公司,办公楼异常安静,门口保安告诉记者,因为进山处修路,公司放假
开采了82年的白家庄煤矿在2016年9月关井停产,化解了10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
离办公楼几百米远的二号井院内,周平汉(化名)正忙着擦车,今年1月,这里竖起了几座电动车充电桩,“办公楼里是一个洗涤服务站,给周边酒店洗床单、被罩”。再往上走,南坑矿井院内建起了一座面粉厂,“这些都是白家庄矿工的‘双创’项目”,白家庄煤矿转岗职工周平汉说。
矿井门口的白家庄路冷冷清清,沿街的低矮平房几乎已无人居住,一栋二层小楼上,悬挂着“西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白家庄村整村拆迁项目启动仪式”的红布条幅,这意味着2010年就已批复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终于要启动了。
今年6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到山西考察,习近平在考察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
在9月18日举行的转型发展大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要义无反顾地不当“煤老大”,彻底丢掉“煤老大”的惯性思维,坚定担当起“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把试验区建成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山西全省2.2万人通过电视电话系统参加了这场会议,会议开始部署实施国务院不久前下发的一份文件——《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这是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一个省的经济转型发展给予全面指导和支持。
11月8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已有百余年煤炭工业史的山西,正在如何转身?
老矿井内的“双创”基地
201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是沿着这条白家庄路,来到不远处的官地矿下井考察。官地矿曾创下亚洲单井口出煤量第一的纪录,年产能400多万吨,而几里路远的白家庄矿年产能只有100万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之路,始于煤炭去产能。在此之前,山西经历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经济断崖式下滑”,2014年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2015年倒数第二。煤炭作为山西省财富之源,成了彼时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6年底,白家庄矿的两口矿井全部按标准关闭到位。山西省去年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全省规上原煤同比减产1.37亿吨,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山西省去产能的任务是1740万吨,到了10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又增加退出煤炭产能525万吨。
在去产能的第二个年头,新的煤炭行情出现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6年度)显示,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达到160点,与年初相比增长了38.1%。
这为转型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期,在做足了“减法”后,山西开始谋求“加法”。11月8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发布《行动计划》,这份2.6万多字的文件仍然是以煤炭开头。
《行动计划》提出,引导退出过剩产能、发展优质产能,推进煤炭产能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还提出,研究制定去产能闲置厂房的利用政策,将闲置厂房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企地合作。
白家庄煤矿就是这么做的。安置转岗分流职工是去产能之后的头等大事。李克强总理今年9月考察山西时说,“落后产能中的员工,在原来的企业中可能会是‘包袱’,腾挪到新的企业就可能变成人才”。公开资料显示,白家庄矿在册职工3080人,企业内部需分流2347人。
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了“双创”。最早的项目就是周平汉擦车的地方——二号井院内的充电桩,太原市的出租车都已更换为电动车,他们还给等待充电的出租车司机提供了休息室、洗车、淋浴和免费WIFI。
在这之后,白家庄煤矿职工又建起了蘑菇大棚、养鸡场、墩布加工厂、防尘口罩厂、榨油厂,全部利用公司的闲置厂房。南坑矿井院内的面粉厂虽然每天的产量只有500斤,“但是无污染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对外透明”,周平汉说。
“矿井关闭后,我们没有了阵地,但公司不能注销,毕竟还有这么多的国有资产在。”白家庄矿业公司宣传部李部长告诉记者。
周平汉之前从事的是地面工种,主力工种组织了三个工作队,作为劳务输出到了周边的三个煤矿。而周平汉等多数人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负责厂区和生活区的卫生清洁、水暖维修等工作。
迎接他们的还有一些未知数,他们的身份仍是白家庄煤矿职工,但山西省决定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三供一业”移交、企业办市政办社区职能分离和企业办消防教育医疗等机构分类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
废旧矿井变成矿山公园
已经关闭一年的白家庄煤矿二号井,正在研究重新启封。启封不是为了挖煤,而是将矿井改造为矿工培训基地和旅游观光场所。
实际上,白家庄煤矿去年关停时,就已保留了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和培训基地所需的井筒、巷道及部分设施。在未来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里,有望开发井下参观体验的旅游项目。
“职工‘双创’是一种探索,争取在短期内让职工增收,而肩负整个公司转型的战略性工程,其实是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及配套的棚户区拆迁改革,以及杨庄接续矿建设,”白家庄矿内部人士说,“这两年因为煤炭去产能,接续矿项目很少被提起了”。
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唯一地处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矿山公园。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包括4座老矿井、历史建筑物西北煤矿第一厂办公旧址、西山矿务局首座办公楼等,还保留着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碉堡、火药库、万人坑等旧址。
这个项目在2010年5月就获得了国土部批准,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白家庄煤矿办公楼内的展板显示,公园规划两年内建成。
山西省将文化旅游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催熟了这个延宕已久的项目。文化旅游是“煤老大”长期被低估的产业,山西境内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上,就介绍了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331个旅游景点。
今年1-6月,山西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381.18亿元,同比增加24.4%,这一数字占到山西省上半年GDP的36%。今年的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山西全省接待游客近9700万人次。
山西省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上动作频频。今年6月6日,规模达100亿元的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签约,出资机构包括山西省国有企业、省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
8月3日,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山西省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旗舰企业。
“他们的压力其实很大,因为山西省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国有、民营等各种主体都有,分属省、市、县不同层级,山西文旅集团刚刚成立,挑战不少。”山西省国资委人士告诉记者。
11月8日公布的《行动计划》指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
文化旅游其实是一片“红海”,山西的邻省河北、河南都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苟自钧认为,山西在开发太行旅游片区时,不管是申请品牌,还是开发市场,都应当和河北省、河南省进行密切的项目协作。
非煤产业尝甜头
《行动计划》提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4个基地和示范区,其中两个与能源相关,其余的两个除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已经入冬,位于吕梁市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却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这家企业此前因为联盛集团担保链问题而资金链断裂,已停产2年多。
“在同债权人协商后,我们处理了一批抵押品换来了启动资金,开始生产石墨电极。”山西宏特公司一名负责人说。
石墨电极用于电炉冶炼特种钢,去年以来,随着出清“地条钢”政策的强力落实,助推了中频炉向高炉升级,据报道,石墨电极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上半年涨幅高达256%。
“但这仍然属于传统行业,我们希望在新材料领域发力。”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拥有国内唯一的煤化工生产活性碳纤维的装置,最近又在部署锂电池实验室,研发充电电池材料。
按照《行动计划》,山西省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和先进产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山西也在部署一些“零基础”产业,比如大数据产业。
“山西尚无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条,没有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数据产业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方式也不明晰。”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协会理事长王艳云说。
但山西也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后发优势。“比如山西省拥有充足的煤电资源,能够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能耗保障需要,实现煤-电-数据链条的转换和延伸。”王艳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山西的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其实并不薄弱。截至2016年底,山西全省服务器总规模达20余万台,百度董事长、山西人李彦宏今年7月受聘为山西大学大数据学院名誉院长,目前百度(阳泉)创新中心、吕梁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已相继建设运营。
王艳云认为,山西省应建成特色明显、区域影响力突出的大数据应用和产业拓展聚集地,以此成为山西省提升信息产业实力和比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山西省正在初尝经济转型的成果。经过2014年一季度以来的14个季度后,山西省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国水平。这其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快于煤炭产业2.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又快于工业增速0.8个百分点。
产业基金撬动结构调整
“因为矿井关闭,没有了主营业务,2016年白家庄矿出现了大幅亏损,还需要上级集团给予补贴。”白家庄煤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煤炭行情去年至今出现回暖,这让长期亏损的煤炭企业终于迎来了利润。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发布的2017年度中期财务信息显示,7个集团的利润总额终于全部转正,共录得19.12亿元。
对于这些体量均在800亿元以上,其中6家资产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的煤炭巨无霸来说,这些利润略显微薄,其中最少的5100万元,最多的也仅1.93亿元。
“与在这波行情里赚得盆满钵满的民营煤企相比,这充分说明山西省国有煤企的大而不强。”煤炭研究网总经理马俊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与增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时出现的,是七大煤炭集团的负债总额继续攀升。与2016年度中期相比,七大集团负债增长1.57%-20.33%不等,总额已达13184.73亿元。七大集团平均负债率达到82.88%。
如此高杠杆下,尽管山西确定了转型的门径,但打开第一扇门的钥匙在哪?
“山西省有很多家煤炭企业,每一家的产业链条大致相同,造成了资源浪费、竞争力不强。因此,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整合,比如有的专门采煤,有的专门做煤化工,有的专门做矿山设备,这样会大大减少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上海创丰昕汇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创丰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彭震说。
“在间接融资为主的传统金融手段下,意味着需要先借一笔钱去整合别的企业,但这条路走不通了,因为企业的负债率已经太高,很难借到钱。”彭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时候就需要有能从风险中看到机会的产业基金进入,以股权投资形式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帮助传统企业整合。”他说。
挂牌不久的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成为其中关键,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经将26家省属国企股份划转至该公司。
“这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全局性、战略性、唯一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省级国有资本全部划入一个国企改革平台公司,这个力度在全国是无二的。”山西国投运营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人士介绍,“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涉及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优质资产很多,需要市场化的力量进行甄别,挖掘出值得进一步培育的好公司。”
彭震告诉记者,创丰资本已与山西国投运营公司旗下子公司一起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是山西省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管理公司,创丰资本也成为了山西省平台引进的第一个民营市场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山西省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募集和投资,预计基金规模未来能达到1500亿,首期43亿元资金10月份已经到位。
“振兴主业,剥离辅业,根据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基金投资方向首先包括文化教育、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次是剥离山西省国有企业的辅业,比如装备制造、物流、医院、学校、酒店等,进行整合后设立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进而提升竞争力”,彭震介绍,创丰资本为山西国企改革管理的基金规模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达到300亿。
各种产业基金正在破土而出。9月12日,一项总规模可达1050亿元人民币的山西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山西太行产业基金启动,被称为山西第一基金。11月8日,阳煤集团和梧桐树资本签约成立阳煤产业基金,这也是一只百亿规模的国企混改基金。
山西省政府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达到300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山西的经济转型必须借助金融改革的红利,这个红利就是资本以股的形式,而不是债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彭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