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研究
大宗商品市场格局之变已露端倪
来源:鑫鼎盛期货厦门营业部转自经济日报 时间:2014-04-24 浏览:2547次
继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瑞银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重要交易商考虑或已经不同程度收缩在该领域业务边界之后,4月22日,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商之一巴克莱银行,也宣布退出多数金属、能源和农产品等交易业务,仅保留贵金属、部分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工具以及指数产品,同时商品交易将以电子交易为主。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宗商品交易,一时成为全球各大机构的“烫手山芋”。
国际大型投行纷纷退出大宗商品市场,既有自身业务调整的需要,更多则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基本面、大宗商品市场发展以及监管体系的变化等根源。
首先,退出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是投行符合资本监管标准的应对举措。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标准日益提高且标准日益一体化,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要求更加严格。而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的盈利水平在下降甚至亏损,因此金融机构缩减甚至卖出该业务进行内部业务结构调整,是满足包括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基础应对之策。巴克莱银行2013财年净资产收益率为8.2%,甚至低于资本成本,选择退出在所难免。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整体不力,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使得大宗商品市场较为低迷,大宗商品交易的营收及利润大大降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需求者,而当前诸多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在放缓,使得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减弱。同时,现货市场需求不足,使得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明显萎缩。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大宗商品交易总收入下降约三分之二。有数据显示,大宗商品领域前10大交易商在该领域的收入已从2008年的141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45亿美元。此外,受制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交易盈利前景堪忧。去年标普GSCI指数中的24种大宗商品价格有14种出现了年度下跌,今年整体仍然有下跌的风险。
最后,美国监管部门强化了自营交易的限制,直接约束了大型投行包括大宗商品交易在内的多种交易活动。
需要看到的是,从2012年6月15日伦敦金属交易所被香港联交所收购,到近期主要大宗商品交易商纷纷收缩甚至退出该业务领域,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着重大的市场格局变迁。变化之一是,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重要性可能提升,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实质性转变。以能源行业为例,此前能源上下游企业主要通过与大型投行合作,通过期货市场对冲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大投行的退出,目前能源企业开始寻求以BP、嘉吉、科氏工业等实业伙伴作为交易对手并进行现货市场风险对冲。
变化之二是,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方的定价权可能提高。此前,由于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加上大型投行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上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大宗商品需求方基本没有定价权,更多是价格的接受者。随着大宗商品市场逐步回归经济基本面、部分回归现货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方的定价权可能有所提升。
这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参与大宗商品全球定价提供了机会。中国是大宗商品市场最大的需求方之一,但一直以来基本没有定价权。随着香港联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国际大行纷纷退出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国内金融机构通过收购涉足大宗商品交易,在大宗商品定价上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可采取如下做法来进行:一是在考虑风险基础上,可适当收购相关交易业务及机构;二是深化大宗商品交易流程实践,特别是强化交易审批、流程操作、交易结构、波动控制、风险评级等机制建设;三是在现货市场交易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是加快期货交易认证仓库的建设与认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