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期货研究--专题研究

玻璃市场迎来暖冬:底气足还是虚火旺?

来源:鑫鼎盛期货龙岩营业部转自中财网    时间:2015-01-12    浏览:2372次

       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价格深跌,市场心态从悲观到恐惧,再到信心修复,2014年的玻璃市场可谓一波三折。虽然2014年9月终于等到了年内首次“喘息”的机会,但随着10月国内玻璃价格再次普遍下跌,玻璃市场的“回暖”成了“镜花水月”。
  正当市场担忧2014年玻璃市场淡季会有所提前,行业“冬季”将来得早一些的时候,12月的表现却让市场感受到了久逢的“暖意”。
  据记者了解,2014年11月至12月末,全国多数地区玻璃价格并未延续下跌态势,反而迎来了阶段性回升。其中,市场“风向标”的沙河地区,玻璃现货价格由10月底的1040元/吨一度上涨至12月中旬的1080元/吨。同期,华中市场武汉地区玻璃现货价格也由1160元/吨上涨至1200元/吨。
  伴随着现货市场的回暖,期货价格也稳步上行。截至2014年12月31日,玻璃1501合约报收于1119元/吨,较12月初的1045元/吨上涨74元/吨。
  玻璃市场2014年年底出现“暖冬”行情,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玻璃市场到底怎么了?难道这是玻璃行业在“寻底”之后释放出的“绝地逢生”讯号?基于此,记者跟随郑商所调研团,来到玻璃市场最为关注的两大区域—湖北和河北沙河一探究竟。
  在对湖北和沙河地区玻璃企业的走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多数玻璃企业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熬,相反,企业表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心态。
  虽然没有出现“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在湖北亿钧玻璃厂的大门外,有序地停靠着数辆运货车,等待着装货并向外发车。据目测,厂家的出货情况还不错。
  从湖北两家玻璃厂库的库存情况来看,基本维持在10—15天。而沙河地区玻璃企业的库存只有5—6天。两个地区玻璃企业现有的库存量处于相对低位。
  “玻璃是连续生产,年年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便如此,产品还是都销售出去了。这是为什么?”湖北亿钧玻璃厂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方面由于市场存在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厂家生产灵活,且低价销售。“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调整了生产,每5天变换一次规格和品种,板面齐全,价格低廉,这样,就可以满足下游多样化的需求,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述负责人介绍,该厂的另一优势就是拥有着自己的运输团队,运输力量强大。“有了自己的车队,当地客户头天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目的地。”在他看来,运输便捷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对于玻璃市场出现的“暖冬”行情,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王成斌认为,这与2014年冬天天气晴好有关。“2014年冬天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暖和,户外施工适宜,下游出现赶工期现象。”王成斌称,受此影响,玻璃需求端得到一定释放。
  在记者调研的几天中,湖北和沙河的天气多以晴好为主,并没有明显降温迹象, “天时”仍旧支撑着“暖冬”。
  感受同样的“暖冬”,不一样的心情
  据了解,在玻璃市场上,“暖冬”行情是常有的事。按照往年规律,虽然北方市场11月就进入淡季,但南方市场因其天气与地理优势,11—12月下游加工厂赶单仍可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刚性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年底小旺季。
  “暖冬‘行情出现很平常,但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出现确实有点让人意外。同样是’暖冬行情,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长江期货分析师杨小强解释,2013年的“暖冬”行情,延续性较好,从9月开始现货价格就一直上涨,而2014年,在9月价格上涨之后,10月价格大幅下跌,11月振荡运行,到了12月,价格又突然上涨。
  实际上,就玻璃“暖冬”行情来讲,它的出现需要特定的环境作为支撑。2014年“暖冬”行情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层面弱平衡,其中房地产政策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与2013年的背景略有不同。
  “受环保成本的增加和深加工企业对玻璃消费的提升,2013年玻璃现货价格呈现出了淡季上涨迹象。”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纪晓云告诉记者,环保成本增加大概60元/吨,且各地区深加工的迅速发展也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不过,2013年,玻璃厂家担心政府会出台相关政策控制产能,他们便提前进行生产线布局,导致产能爆发式增长。2014年9月工信部发文提出,2017年年底前严禁建设新增平板玻璃产能项目,加之房地产行业的萎缩,造成生产线投产动能有所衰减。
  2013年与2014年供需的差异也直接造成了玻璃库存水平的不同。2013年9月库存开始攀升,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到2014年4月库存增速才略有放缓。2014年库存拐点也出现在9月,与2013年的时间大体一致,但库存增长势头仅维持到11月,且增速较缓。
  除此之外,市场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相对于2013年而言,2014年虽然也是“暖冬”,但业界淡定了许多,居安思危的不在少数。
  据中国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陈小飞介绍,2013年年末在房地产市场向好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普遍乐观。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高估了后期市场形势,囤货者大多亏损。目前,企业、贸易商比较谨慎,尽量保持自身低库存的状态。
  “从2013年起,10月旺季后,12月又迎来小高峰,玻璃市场寒冬不‘寒’,反而出现‘暖意’,2014更加明显。”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武延民说,如果按照2013年的情况,那么2015年上半年玻璃市场将会很萧条。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也不看好2015年:“2013年年底,大家对2014年行情普遍乐观,‘暖冬’行情被认为是市场向好的延续,但2014年不一样,价格在长期低迷后出现反弹,大家认为‘暖冬’行情是价格回落的征兆,对2015年较为悲观”。
  解谜天气晴好、深加工发展助力
  2014年年底开始的“暖冬”行情究竟能持续多久?判断这波行情的持续性关键看它是否有足够的“底气”。
  在“玻璃之都”河北沙河地区,记者感受到当地深加工行业发展的势不可当。一家家深加工工业园、科技园犹如雨后春笋,崛地而起。在记者的印象里,早在2013年4月,该地玻璃深加工行业只是刚露苗头儿,仅有德金玻璃有限公司建立的德盛玻璃工业园。当时,该工业园入驻企业23家,生产基地24个,车间20多个。如今,这种上下游“联姻”的方式已经在沙河地区迅速发展,寻求高附加值、生产多样化玻璃产品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目前,在沙河经济开发区内,有长城、德盛、新玉、正玻等8个玻璃深加工园区,孵化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玻璃深加工项目。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溥军告据记者,2014年沙河地区玻璃市场之所以没有感到寒冷,一方面是天气的原因,另一方面与当地深加工行业大力发展也有关系。
  “目前来看,沙河地区的转型升级在不断加速。”庞溥军介绍,沙河的原片玻璃用在深加工上的量占到近三分之二。而且,深加工的产品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欧洲和南非。“沙河转型升级比较早,发展深加工业务,不仅可以提高附加值,还可以延伸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半径,提高覆盖面的竞争力。”在庞溥军看来,这对于处于微利时代的玻璃行业来说,确实是必要的选择。
  在德盛工业园区内,一家制镜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今年园区内新入住了不少加工企业,当地玻璃深加工行业发展得很是红火。
  企业为了在去产能优化产能的残酷竞争中生存下去,正在拉长自己的经营链条。美尔雅期货汉口营业部负责人李晨曦介绍,其实,在湖北,亿钧玻璃厂开始自营天然气项目,向玻璃产业链上游延伸,而长利玻璃厂选择努力向下游延伸,加大了对玻璃深加工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low-e玻璃。
  当前,玻璃市场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对“暖冬”的支撑力到底有多大?在庞溥军看来,深加工的比重取决于需求,最终用途还是建筑领域,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其可能对整个玻璃产业链形成自下而上的冲击。
据记者了解到,受利于款到发货及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2014年玻璃生产企业经营压力相对较小,压力更多集中在产业链末端—钢化玻璃加工企业身上。
  “并不是所有玻璃深加工厂家的日子都很好过。”王成斌坦言,2014年终端地产销售的下滑对企业回款形成考验,玻璃下游加工企业资金压力偏高。“只有那些与房地产不匹配且以贸易为主,通过卖给批发商再去零售的企业,他们的回款才相对好一些。”王成斌说,“他们和我们浮法玻璃厂家很像,一般都有‘钱’规则,你不给我钱,我不给你货”。
  对于这一点,武延民也很认同。“沙河地区货源紧,库存低,价格坚挺,但是价格却比同期低,说明货币环境更加严峻,产业链资金更加紧张。”在他看来,以前货币宽松,各级经销商备货充足,销售在7、8月就开始好转。而现在,没有钱备货,只有等到刚需出现了,加工厂和贸易商才向厂家提货,提货时间延后了。若下游资金紧张,不接单,加工企业随时面临停工。
  按照规律,春节前10天左右,加工企业会陆续停工。但2014年下游终端回款不畅,武汉地区的加工企业最快将在元月中旬出现大规模停工。
  警惕 “暖冬”过后潜在危机
  “2014年的市场不好做,行情走势更难猜测。”早在一个月前,就有现货企业的朋友如此说。尤其是临近岁末,玻璃期现市场一改往日颓势,逐渐上行,“暖冬”行情给市场带了无尽的想象,它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玻璃价格已走出了“低谷”?
  “2014年的‘暖冬’行情只能说是冬天来得迟了一点,而不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未来市场好转大家都不敢奢望。”杨小强感慨,“暖冬”行情只是提前消耗了来年的需求,并不是创造了新的需求。2013年出现“暖冬”行情,湖北价格在春节前保持强势,但春节没有需求,价格持续走低。这种春节前的“红火”会导致节后的冷清。“就湖北而言,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产能增加是最大隐患,2015年西南地区产能增加较多,而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地区是湖北玻璃的主要消费地。随着西南地区产能的释放,湖北在当地的份额逐步缩小。沙河玻璃的风险在于如何确保京津地区市场份额。由于东北产能增加,东北玻璃目前倾销到京津地区,沙河玻璃面临东北玻璃的冲击。”杨小强说。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各地区之间价差逐步缩小,使得玻璃市场竞争混乱,集中程度较低,原有的销售半径也有所缩小。例如湖北地区,销售半径已由过去的500公里缩小为300公里。目前,湖北玻璃厂家担忧的是,随着西南市场份额的减少、东北玻璃的“袭击”,以及自身玻璃产量的扩大,湖北地区可能会陷入“反包围”格局,玻璃价格走低将是必然趋势。
  沙河地区的情况也并不因当前市场的良好表现而乐观。据沙玻集团董事长张生运介绍,目前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尽管2014年冷修停产减少了一部分产能,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整个行业只正常运行200多条线的话,这个市场是较为均衡的。”在他看来,未来三年玻璃行业的的洗牌不可避免,市场集中度会有所提高,“行业要想真正反转,至少要两年,尤其是2015年,玻璃市场仍旧不是很乐观,但整体比2014年稍好一些”。
  事实上,进入2015年1月,沙河地区玻璃价格开始松动,短短几天的时间,累计下跌了80元/吨。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仓单也攀升至650张。据企业透露,仓单是投资公司委托厂家注册,这意味着投资机构并不看好来年的行情。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元旦后玻璃行业产销率下降其实就是赶工期结束、淡季逐渐来临的标志。对于降价,沙河当地企业的解释是基于元旦假期放假因素导致的产销率减少。由于当地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还在火热进行中,所以不排除短期该地区的价格还会小幅上扬的可能。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市场普遍不看好房地产的未来需求,但是2015年的货币宽松预期以及房地产市场成交放大已经为玻璃价格短期反弹带来了一丝曙光。
  业内资深投资人士傅海棠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2014年调控政策与实际情况有差距,造成了资金紧缩。房地产市场资金流断裂,订单也不接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春节前后的玻璃市场并不是十分乐观。“在沙河地区除了玻璃以外,沙子也是其主营业务。目前沙子生意已停摆,这释放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即市场信心不足。”在傅海棠看来,玻璃市场的需求是有的,关键在于资金的流动,“未来若宏观层面较好,房地产有所复苏,玻璃行情好转还是可期的”。
  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兴万福有限公司金融市场开发部经理刘芸通看来,当前玻璃市场的天花板和地板已经确定,华南市场是价格高地,东北市场是价格洼地,短期内需要判断贸易的流向,“东北玻璃一旦可以运往华南市场,华南的价格将会动摇,市场‘南强北弱’的格局也会被打破”。
  “估计‘暖冬’最长持续到本月下旬。”王成斌预测,湖北武汉地区玻璃价格可能会在本月中旬有所下调。
<< 返回

监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货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曙光支路128号福州农商银行总部大楼地上15层01、02半单元  电话:0591-38113228  传 真:0591-38113200
报单电话: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工信部网站

闽ICP备15023672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