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期货研究--专题研究

期货创新场内场外都要“硬”

来源:鑫鼎盛期货龙岩营业部转自中财网    时间:2014-06-03    浏览:2300次

       近年来,期货创新业务步伐加快,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创新业务陆续放开,一些期货公司先行先试“尝到了甜头”,却也碰到了“难处”。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期货公司发现,仓单业务遭遇“融资难”,合作套保业务受会计准则、税收制度难开展,场外OTC市场尚无统一清算体系,相关法律文本及制度不健全,期权等重要风险对冲工具迟迟不推……风险管理业务的创新大框架落地,但实施细则仍不明朗,使得多数期货公司在创新业务方面谨小慎微,怕触红线。
  “场外市场的发展,要依靠场内市场、法制体系、诚信体系等基础建设’的完善,对于场内创新方面,建议可在交易所适度引入有效竞争机制。”一位期货公司高层人士表示,期货创新业务不能由期货公司等任何“一极”单方面推动,国内交易所之间适度引入竞争将使其对规则、品种更加精耕细作,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为推动期货创新“添火加薪”。
  送期货下乡
  期货创新OTC先行

  “卖粮难”问题一直困扰农民,农民收割后,由于没有大型仓库储存粮食,同时需要新的资金来解决种子、化肥等原料以进行下一年的耕种,加之国家大规模的收储通常要等到农发行给企业放贷之后,时间跨度比较长,农民等不及,因此往往被迫在收割后立即抛售粮食。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最担心的是价格卖低了、卖亏了。为了服务三农,“送期货下乡”,新湖期货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于去年设计了一个类似期权的产品。
  “我们跟农民说是农业保险,流程是和东北的农村合作社合作,收购了1000吨玉米,价格高于正常的收储价,并约定如果未来价格涨了,我们还把差价补给他们。这就是说,如果未来粮食价格跌了,农民等于卖在了最高价,而价格涨了,他们也能挣到上涨部分的利润。对这个产品,农民都很欢迎。”新湖期货副董事长李北新说。
  李北新还是新湖期货旗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个项目相当于把粮价波动的风险转移到了风险管理子公司身上,为了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新湖瑞丰和境外机构合作本打算在海外期权市场进行套保,但境外的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并不一致,无法实行套保,于是,在境外机构指导下,他们在国内玉米期货市场进行对冲,效果虽然比不上直接用期权对冲的效果,但整个项目做完之后,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相关各方的肯定和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这个项目本身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它具有很重要的创新意义——它打开了一个利用衍生品工具来服务三农的创新视野,
  也符合国家利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神,可以利用很多衍生出的金融工具来服务三农,也可以把更多的金融机构纳入实体经济中去。
  李北新指出,今后保险公司可以设计类似农业保险的期权产品服务农民,让农民得到实惠,不再担心粮价波动、不再担心天气影响,而转移到保险公司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进行风险对冲,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则在收取保险公司一定权利金的基础上为其进行风险管理。
  在实践中,李北新还有不少“点子”。比如,对于接受现货企业实物质押融资的银行而言,无法实时监控抵押物的价值变动,这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便可“施展拳脚”,将现货企业和银行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透明的风险管理平台:一方面为现货企业进行期货套保,使银行可对已套保的企业增加抵押融资额度或降低保证金;另一方面,为银行实时监控抵押物价值波动并向银行报告,便于银行及时决定是否提高融资企业的保证金,此外,如有必要将抵押物进行处置,银行不必再走复杂的拍卖程序,而可将现货处置交予有现货处理渠道和能力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来处理。
  万达期货总经理丛龙云表示:“我们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定位越来越清晰,我们围绕打造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商这一核心定位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主要业务范围涵盖仓单服务、合作套保、远期定价、基差交易。其中场外定价是我们的强项,目前已经组建了专业的团队。”
  基础滞后
  创新仍处初级阶段

  “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目前场外市场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空间巨大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说,新“国九条”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但对于衍生品市场还没有明确的设计细则出台,场外的衍生品市场要发展必须满足基本条件,场内要有配套的对冲工具、品种,等到场内期权铺设开始后,场外市场才能建设起来。
  叶燕武表示,未来期货公司最核心的创新便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创新,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平台,核心定位是风险管理中介和资本中介,方向是为无法直接参与衍生品市场的企业开展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部分风险管理子公司已发展成为为企业提供大宗商品场外期权产品的服务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已经有所体现。
  去年,上海海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完成注册、开展业务。作为海通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目前的定位也是创新平台。
  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子公司业务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做好现有四项试点业务,建立熟悉现货市场的专业团队,对接客户和银行资金渠道,把现有客户做大;第二步,利用风险管理子公司,对接创新业务,比如期权做市商、OTC市场场外产品设计、交易,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做期货公司做不了的业务;第三步,为国际化先行先试,对接海外市场、客户,利用子公司平台做境外业务。
  “现在还是求稳,不是很快。”徐凌表示,很多业务还是在摸索阶段,如果走快了,带来风险是很多公司不愿看到的,走慢一点可能更稳一点,但创新有难度,主要是人才和风险,怎么去寻求平衡点,即便有专业团队,在业务发展规模和风险控制方面,如何去管控和平衡很重要。另外,在制度层面上,会计、税收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期货公司完全按照贸易企业去做,利润空间很小。
  去年成立的浙江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定位于风险管理服务,公司主要涉及仓单服务、定价服务、合作套保、基差交易等四项试点业务。但据了解,目前公司仅仓单服务、基差交易两项业务比较成熟,定价服务、合作套保则因相关限制而难以展开。比如合作套保业务,期货账户是设在产业客户还是期货子公司,如果设在子公司的账户上,赚了钱需要缴税,而客户结算时又需要缴一部分税,等于重复收税,但如果账户设在产业客户那里,子公司又难操作。
  “期货本身风险对冲成本高,亟须推出场内期权,没有场内期权,期货创新业务方面会十分谨慎。”浙江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胜喜表示。
  另外,资金制约也是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面临的最迫切的难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要获得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融资并非易事,希望银行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李北新也提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场内市场品种有限,尤其是期权没有推出,无法完全覆盖场外市场风险;会计准则、税收制度的限制以及账户等细节问题,如合作套保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场外市场缺乏统一清算体系、诚信体系和统一的法律协议文本(如国外的伊斯塔协议)。
  场外腾飞
  尚待场内东风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部分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绩有望占到期货公司利润的15-20%,预计未来子公司的经营利润会成为期货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风险管理子公司也会成为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风险管理业务尚有“风险”。李北新表示,从监管层面来讲,风险管理子公司都得定位为风险管理,大政策已经出台,细则方面期望国企方面在会计准则、记账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放开,鼓励国有企业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
  他认为,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创新,一部分包括传统业务的创新,如子公司已有的仓单质押、合作套保、基差交易、套利等传统业务,要挖掘如何和企业相结合,可以帮企业去采购,管理采购价格风险,或者为企业提供定价服务。另一部分创新应该是利用金融工具定价、做场外期权等OTC业务,这是未来真正的创新竞争力所在。
  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闫淦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场外市场包括利率、汇率和大宗商品市场,其中利率占比70%,大宗商品主要由金属和能源组成。初步而言,国内构建场外市场只是一个目标,对利率和汇率而言,国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因此场外市场创新目前主要围绕大宗商品展开。目前在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导下,业内正在参考国外的伊斯塔协议进行协议框架拟定;有的机构在尝试建立场外统一清算平台,如北京某券商系期货公司在尝试利率类场外产品,如利率互换。
  刘胜喜表示,场内是提供对冲工具的平台,是标准化产品的交易平台,而场外是和现货需求相结合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易平台,是把金融工具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的桥梁,要进一步丰富场内的品种和工具。他建议,要加快《期货法》落地、加速期权工具的上市、鼓励期货公司上市、发债,为期货公司直接融资提供支持,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子公司对接。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场外创新的发展,还需要场内不断创新,可以让交易所适度引入有效竞争机制,使其对规则、品种更加精耕细作,激活品种活跃度,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使场内期货交易所品种价格更贴近现货波动,这对于现货的参与者、组织者都很有裨益。
<< 返回

监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货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曙光支路128号福州农商银行总部大楼地上15层01、02半单元  电话:0591-38113228  传 真:0591-38113200
报单电话: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工信部网站

闽ICP备15023672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