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金融期货疏通经济“血脉”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4-07-11 浏览:2853次
我国金融体系体内淤积、血路不通问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破解我国金融体系期限错配、结构错配与方向错配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互相分割的局面下,借力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对于疏通金融“血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增强“供血”能力
金融期货市场包括以外汇、利率、股权等为基础资产的期货、期权市场。国际经验表明,发达的金融期货市场既有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供血”能力,又疏通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毛细血管”,降低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成本。
在美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严重依赖于银行的信贷。有学者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品管理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后,信贷规模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例如不受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使用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银行,它的信贷规模在货币供应紧缩时出现明显下降。国际知名智库米尔肯研究院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使用利率期货管理风险如何扩大其信贷规模。从2003年1季度到2012年3季度,不使用期货管理风险的银行信贷平均季度增长率只有1.69%,而使用期货管理风险的银行信贷平均季度增长率为2.47%,比前者高出0.78%。在金融危机期间,差异更加明显。不使用期货管理风险的银行信贷平均季度增长率只有1.27%,使用期货管理风险的银行信贷平均季度增长率为5.04%,比前者高出3.77%。在美国,银行信贷增加10%,将使私人投资增加4%。研究还表明,非金融公司使用期货管理风险后提升了公司的价值。而更高价值、更低资本成本、更低风险的公司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生产性投资,结果他们就能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与生产组织,因此也刺激经济更强的增长。
此外,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资本流向潜在实体企业的成本,更有利于资本的形成。金融期货市场的主要贡献是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成本,也意味着减少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成本。
丰富金融体系“毛细血管”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虽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与5年期国债期货两个品种,但一直以发挥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推进市场建设。
近几年,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断落实、产业结构逐渐转型升级、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及无风险利率不断抬升,股票二级市场价格逐渐走弱影响了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从2010年的0.58万亿元萎缩至2013年的0.2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4.16%下降到2013年的1.27%。在股票一级市场这条的“支血管”不断干涸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上市丰富了股票二级市场的“毛细血管”,引导有限的资金精准流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增长前景的优质中小公司,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求。
股指期货发挥上述功能是基于以下基本原理:机构投资者用它对冲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而敢于投资于有增长前景的优质中小公司。因此,股指期货的上市逐渐改变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风格,从以往的“重大盘、轻个股”转向“重个股、轻大盘”。统计研究也说明了因机构投资者风格转化而导致股市的分化。股指期货上市后,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的现象减少了19.6%。这说明,个股的涨跌与大盘的涨跌的关联度不像以前一样如此紧密。
此外,国债期货市场虽然仍处于培育期,但在降低现货市场流动性成本、减少资金流向实体企业成本方面的功能已初步显现。上市以来,国债期现货之间套利交易机会、实物交割等对国债现货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最便宜可交割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尤为明显,促进了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流动性成本。国债期货上市后,2013年记账式附息15期国债(130015)日均成交17.28亿元,较以前增加2.70亿元,增长18.56%。买卖价差由上市前的4-5个基点下降到上市后的1个基点,最低0.25个基点。
加快发展金融期货市场
在当前我国解决金融体系体内淤积,供血不畅,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背景下,落实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加快发展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尤为必要。
一是尽快出台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的政策。商业银行不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就不会像美国国债期货市场一样发挥出对银行扩大信贷的功能。缺乏国债期货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就会制约银行的信贷能力。在货币当局控制总量的背景下,盘活存量缺乏风险管理工具的支撑,难有作为。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参与了国内黄金期货市场,具备了相应的风控、人才及技术系统的支持,尽快放开他们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是尽快推出外汇期货,降低中小企业管理外汇风险成本,扩大金融普惠。在美国,包括外汇期货在内的外汇衍生品是实体企业使用最为广泛的品种。在国内缺乏外汇期货的情况下,目前企业主要使用银行提供的成本高昂、交易不灵活的外汇远期结售汇管理外汇风险。由于银行服务的规模歧视,许多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在外汇方面的风险管理服务,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1%,对出口额的影响是1.53%。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的情况下,尽快推出外汇期货不但是实体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需要,也是扩大金融普惠,使广大中小企业得到低成本金融服务的需要。
三是丰富股指类与利率类期货品种。在现有沪深300股指期货与5年期国债期货品种基础上,加快推出上证50、中证500、中小板指数等其它指数期货,上市不同期限国债期货及短期利率期货,进一步丰富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拓宽金融体系的“支血管”,增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供血能力,用市场机制替代行政手段降低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成本。
四是上市金融期权品种。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验,遵循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基本原则,以沪深300股指期权为试点,逐步上市外汇期权、利率期权,实现从金融期货市场向金融期权市场的升级,联通各个金融市场,满足实体企业低成本选择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弹性、柔韧性、流动性及可选择性,切实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由实体经济的“主人”向“仆人”转变。